广雅资讯 NEWS

首页 广雅资讯 资讯详情

时间:2025-05-23 来源:心灵广雅

跨过这座山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可能是在学习中,可能是在工作上,又或者是人际关系里……这些困难就像是一座座山,横在我们前进的路上。面对困难,我们很容易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本质上是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认知偏差及自我概念保护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今天我们就从为什么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会产生抵触情绪和怎样增加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这两个角度,来聊聊如何应对困难,希望可以帮大家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重新找回力量和方向。

 

1.为什么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产生抵触情绪

1)对“失控感”的本能抗拒

平稳的环境意味着安全,而困难往往打破了我们对事物发展的预期(如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计划被迫中断等),这种“失控”会引发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抵触情绪是潜意识中对于“失去控制”的抵抗。比如,考试前出现,本质上是不愿意面对“考试结果失控”的无力感。


2)维持自我认同

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优秀的、可以获得成功的。而当困难来袭的时候,我们的这一认知就出现被否定的可能。为了维持自我认同、避免自我价值感崩塌,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也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3)对“负面情绪体验”的逃避


过去面对困难时带来的负面体验(如应对过程中的焦虑情绪、失败带来的羞耻感等)会在我们大脑中形成记忆联结。当新困难出现时,痛苦、担心、焦虑等负面情绪又会再一次被勾起,抵触情绪就是我们对重复体验痛苦的本能排斥。


4)对“未知结果”的恐惧

人们对困难的抵触,可能源于对“困难后果”的过度想象,比如“困难没有解决会导致结果彻底失败”,而非实际困难本身。潜意识中,将“困难”和“失败”连接,又将“失败”等同于“人生毁灭”,放大了未知的威胁。


5)社会评价压力下的自我保护

社会中对于“成功”的定义较为单一,比如拥有成绩、财富、地位等,而困难往往会导致“失败”。我们为了在别人面前维持自己“成功”形象,避免被他人否定,因此往往会对困难产生抵触情绪。

 

2.怎样增加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1)接纳失控感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不确定性”是生活常态。就像天气变化莫测,生活中的诸多事情我们其实都无法完全掌控,即使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也很难保证不会有意外的发生。当出现意外和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成长型思维”来重新定义困难,比如将困难看作是“成长的机会”,在应对困难的过程中,我们获得的并非“成功”或者“失败”这个结果,而是应对“困难”的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让我们在下一次面如类似问题或困难的时候,可以游刃有余地解决。


2)分离自我价值与事件结果

明确“出现困难”≠“我不好”,需区分客观问题与自我价值。困难是具体行为的反馈,而非对人格的否定。复习过程艰难可能是学习方法不适合自己,而非“智商低下”;工作过程中遇到麻烦是出现了客观问题,而非“能力不足”。避免将单一事件泛化为自我否定,就像不能因一朵花枯萎否定整片花园,需聚焦具体困难的解决,而非陷入对自我的全盘否定。


3)小行动打破抵触惯性

用具体行动替代过度思考,需把情绪能量转化为可执行步骤。比如考试前复习不顺利,不纠结“我怎么这么笨”,而是列出知识点、制定每日刷题计划;项目出现问题后,不沉溺自责,而是分析困难出现的原因、逐步解决。行动能激活大脑执行功能,当注意力聚焦“下一步做什么”,抵触情绪会因失去心理土壤而减弱,让困难从“情绪负担”变为“改进起点”。


4)允许“抵触反复”的存在

缓解抵触并非追求“永远不焦虑”,而是接受“偶尔退回逃避模式”是正常现象。当再次出现抵触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自我干预:

觉察到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抵触情绪,意识到这是自我保护的信号;再接纳自己的抵触情绪,告诉自己“抵触不是错,只是需要调整方法”;最后用具体的行动帮助自己从情绪中脱离出来。将“抵触”转化为自我认知的契机,逐步建“困难-应对-成长”的正向循环,最终实现心理韧性的本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