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受陕西省西咸新区第一初级中学邀请,“心灵广雅”团队来到西咸新区第一初级中学,让八年级的学生体验了一次全新的上课方式——人机交互式心理健康课。
那么,什么是交互式课程?我们为什么要开展交互式课程呢?交互式课程的内容和传统课程有什么不一样吗?
01.交互式课程的设计初衷是什么?
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对学习普遍难以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兴趣,但在看动画和玩游戏时却能十分投入呢?
因此,为了解决学生上课注意力差、不感兴趣以及心理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心灵广雅联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以及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发了“人机交互式课程”,它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动画和互动的课程形式,让学生在成长故事中身临其境地体验各种生活与学习事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心理成长技能。
02.交互式课程的内容有什么?
交互式课程的故事情节为主人公从小学一年级初中到九年级的生活故事,游戏脚本涉及学习辅导、自我与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和生活适应四个领域144个场景的小故事。具体而言,就是游戏玩家(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与同伴、老师、父母和其他人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游戏以年级为分段,总共包括9个大的故事场景,完成低年段剧情任务,进入高年段剧情副本。
在对交互式课程有初步了解后,我们一起来欣赏西咸新区第一初级中学的首次交互式课程体验——“我喜欢她”吧!
在导学环节,“心灵广雅”的余老师让学生们讨论青春期男女生成长的变化、异性交往特点的变化。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会不知不觉地产生一种对异性的朦胧的好感和倾慕。引出课程主题后,正式进入到了"心灵广雅·交互式课程"环节。
在“我喜欢她”的交互式课程中,讲述了一名八年级女生对同班一名优秀的男生产生好感和倾慕的故事。学生们对这个主题显得很感兴趣,对于第一次能在课堂上公开讨论异性交往之间的话题,学生们的反应都颇为热烈,踊跃参与回答和讨论。他们把自己代入故事中的人物,思考如果是他们遇到这种事会怎么做?异性之间该如何正确交往?怎么看待学生早恋等问题。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余老师帮助学生了解了自己青春期心理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早恋的问题,学会如何进行健康的异性交往。同时,帮助老师认识到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兴趣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作为老师一定要正确对待,善于利用异性交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示范课结束后,学生纷纷感叹“第一次觉得上课时间过得这么快,我还没上够,这样的课太有意思了,学习到很多内容”。旁听的教师们也感叹这样的上课形式很新鲜,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性,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有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