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资讯 NEWS

首页 广雅资讯 资讯详情

时间:2022-06-28 来源:心灵广雅公众号

震惊!明星竟也遭受校园欺凌?!

近期,#童星邵一卜疑似遭校园欺凌跳楼的话题再一次将校园欺凌的问题推到了家长和老师们的面前。邵一卜是一名童星,曾出演过《追梦少年》《筑梦情缘》《银河补习班》等多部影视作品,曾与明星杨幂、邓超、颖儿都有过合作。除了是一名童星,她还是一名初三的学生。几个月前,她不堪校园中关于诋毁她的言论,以及同学们对她的孤立,从小区6楼跳下。

 

很多网友惊讶道:“竟然连童星也会遭受校园欺凌吗?”“作为童星面对校园欺凌的维权尚且如此艰难,普通人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校园欺凌呢?”“受到校园欺凌时该如何处理呢”等问题。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于校园情境中的个体或群体对其他个体或群体实施的持续性、反复性的故意伤害行为。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言语欺凌、身体攻击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很多人不敢相信,年龄这么小的孩子竟然会对自己的小伙伴做出欺凌这种事,这背后究竟是为什么呢?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往往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传统上分为内化型和外化型,内化型的行为表现为强迫、敌对、敏感等心理异常症状,外化型则表现为暴力攻击、恶意伤害等对外行为。当一个学生比自己的同龄人更加优秀、漂亮、或者是获得了某种方面的成功时,就容易引起同龄人的嫉妒,当同龄人不懂得如何处理这种负面情绪时候,就会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表现在行为上,通过孤立、羞辱、捉弄、甚至殴打等行为来欺凌比自己优秀的人,从而获得内心的平衡。

第二种,欺凌者将攻击和欺凌他人视为追求自身利益正当和合法行为,这种认知又被称为“道德脱离”。欺凌者不做自我监督,从而帮助他们减少欺凌他人时与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个人规范不匹配而造成的紧张的情绪。当教师不对欺凌行为做任何干预的时候,会促使欺凌者道德脱离,从而导致欺凌行为的增加。

第三种,早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调查报告显示,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学生处于不同程度的额校园欺凌和社区暴力环境中,非裔和拉丁裔美国学生比白人或亚裔美国学生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和社区暴力。大约6岁,儿童表现出群体内偏好,发展出了群体内外意识和文化差异意识。欺凌者也会为了寻求团体认同而去欺凌别人的现象。例如,如果小团体的领头人去欺凌一个同学,而团体内的其他人如果不参与欺凌,就会被驱逐出团体,被排挤、孤立甚至被欺凌,因此,这些人为了寻求团体的认同,也会加入欺凌他人的队伍里。

 

那么,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该如何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呢?

首先,教师作为欺凌事件的特殊旁观者,能对学生欺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所以需要全面认识校园欺凌的表现极其严重性。在欺凌事件发生之前,需要向学生传递出坚决抵制校园欺凌行为,对受欺凌者产生必要的同情等观念,让受欺凌学生和旁观学生感知到教师会介入校园欺凌情景,为被欺凌者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平时可以通过班会等时间组织相应的班级团体活动,增加班级学生之间的了解,消除学生之间的误会与隔阂,增加班级凝聚力,提升班级学生的外界支持感。当发现学生受到困扰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千万不要认为欺凌是学生成长的必经阶段,而采取忽视的管理策略。

作为父母,需要多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明确朋友之间合理的相处方式,告诉孩子,当自己觉得被伤害倒时,要及时制止,当自己处理不好的时候可以寻求老师或者家长的帮助,当自己的同伴被欺凌时,也要及时制止。父母也有必要营造轻松、温馨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建立充分的信任,为孩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当家庭氛围良好时,孩子会更信任父母,当他们受到同学的欺负时,也会主动向父母倾诉,寻求父母的帮助和支持,这样也能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研究表明,受欺凌者往往会变得抑郁、焦虑、恐惧与人交往、悲观厌世,甚至通过自杀来摆脱这一切痛苦。被欺凌的心理阴影会伴随人的一生,给他们带去诸多消极影响。因此,学校、教育局以及父母们必须重视起校园欺凌这个问题,呵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