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资讯 NEWS

首页 广雅资讯 资讯详情

时间:2022-11-09 来源:心灵广雅

如何对孩子的延迟满足进行训练?

“延迟满足”这个概念源于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米歇尔将数十名儿童带到一间屋子,屋内的桌子上有棉花糖。工作人员告诉孩子们,他们可以选择立马吃掉棉花糖,也可以等工作人员回来再吃,同时还能多获得一颗棉花糖,如果实在等不及,也可以按铃,工作人员听到铃声就会回来。结果,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等到工作人员回来才吃掉了棉花糖,并获得了另一颗糖作为奖励。

后续的跟踪调查发现,当年马上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更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成绩分数也较低。他们通常难以面对压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友谊。而那些可以等工作人员回来再吃糖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比那些马上吃糖孩子平均高出210分

这个实验说明: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他们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的实现

心理专家认为,延迟满足不仅是幼儿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也是儿童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更是伴随人终生的一种基本的、积极的人格因素,是儿童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

但是,家长们也需要注意,延迟满足能起到作用的前提是训练方式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延迟满足训练不仅不能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还容易造成伤害,因此,家长们在进行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该遵循孩子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些家长认为,婴儿不要一哭泣就给抱抱,而是要过一点时间再给,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感。实际上,0-3岁是孩子与抚育者建立信任感和亲密感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自我控制的意识,所有的需求都是基于本能的反映,因此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应该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需求,从而达到培养孩子的安全感的目的。当孩子3岁以后,学会控制大小便的时候,他就有了自我控制意识,能够和家人正常沟通,清晰的表达自己的需求,也能理解规则并遵守规则,这时候才适合接受延迟满足训练。

2.家长必须信守承诺

延迟满足不是忽视孩子的需求,在延迟满足过程中,“延迟”与“满足”缺一不可。当家长答应满足孩子的需求后,家长一定要遵守承诺,而不是直接忽视孩子的需求如果父母实在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也需要坦然的告诉孩子具体原因,寻求孩子的理解。例如,由于天气不好,被迫取消了原定的出行计划,这时候告诉孩子,因为天气原因才不得不取消出行计划,但父母记得与他的约定,没有忘记,只是可能需要延后,作为补偿,可以让孩子多玩一会玩具等。不要觉得孩子还小,不记事就随意找个理由敷衍与欺骗孩子,或者选择直接沉默处理,这样做只会给孩子留下“父母不守信”的印象。如果家长们随意在孩子面前毁约,那么孩子自然也不会将父母的承诺当真,久而久之,也就无法按照父母的要求等待与忍耐。

3.家长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

延迟满足训练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而拒绝配合,父母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态度强硬的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训练,而是多点耐心,根据孩子状况来调整延迟满足训练的方式。很多小孩第一次面对父母的延迟满足训练,态度是拒绝的,他们会无法理解为什么需要等待,可能会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拒绝态度,这时候,如果父母能够帮助孩子做注意力转移,那么孩子就会明白等待不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

4.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在培养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则,有了规则,孩子才会明确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以及违背规则可能会造成的麻烦。由于这些规定与孩子密切相关,所以家长们应当与孩子友好协商。比如,当要带孩子去商场,家长们可以在出门前和孩子商议今天需要购买的商品、数量以及购买的金额等等。研究表明,家长与孩子之间商定的这种规则,更容易引发孩子的约束性顺从,这种发自内心的主动的顺从行为,更容易发展为孩子的自控力

那么,家长们具体可以如何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的训练呢?

1.饮食方面

家长们要明确的是,孩子的基本饮食需求是需要得到保证的,而零食作为孩子的非基本生活需求,则可以用来做延迟满足训练的。例如,当孩子想吃零食的时候,家长们不要直接同意或者拒绝,而是将“吃零食”作为任务完成的奖励,比如洗手、听妈妈讲一个故事等,这样不但能够无意中延长孩子等待的时间,也不会让孩子产生抗拒心理。

2.玩耍方面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家长在陪孩子玩耍的时候,往往都会选择让孩子赢,其实这种时候也可以选择做延迟满足训练,那就是延长孩子游戏的过程,不要让孩子轻易得到结果,这样一旦游戏获胜,孩子在获得满足感的同时也能 获得成就感,即使有偶尔的失败也没有关系,这样反而能够锻炼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也会让孩子更加珍惜取得的胜利

3.学习方面

在学习一项新的任务的时候,孩子往往会遇到困难,这时候家长也可以训练孩子延迟满足能力。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不要一上来就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先观察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再慢慢引导孩子一步一步解决问题。观察的过程就是在将孩子的需求延迟,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的探索也是在进行自主学习。

孩子的需求五花八门,因此家长们在对孩子做延迟满足训练的时候需要区分孩子的需求是否合适进行延迟满足训练。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而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因此,家长们快重视起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