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力:任何消耗你的人和事,多看一眼、多听一句都是你的不对!
在网络上当大家观念不合的时候,就会产生分歧与争执,有人会就事论事,有人会执着于胜负而咄咄逼人,甚至因破防而言语辱骂。当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有人会避重就轻传播谣言,利用没有判断力的路人为自己壮势,甚至是造谣来引导舆论。
一个事件反转再反转,大家的关注点被来回拉扯,自以为都拿着代表正义的“尚方宝剑”,但往往事后才发现“小丑竟是我自己”。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能够从网上汲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来帮助我们自我成长。但同时,类似上面的干扰信息也同样消耗着我们有限的精力。
我们会被这些无用信息裹挟,无法静下心来专注自己当下的事情,而对还未发生的事情充满焦虑。这时候我们的屏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即我们排除负面信息,屏蔽掉次要、无效信息的能力。
有人觉得屏蔽就是屏蔽外部的一切信息,等于闭门造车。实际上屏蔽是指排除掉那些对我们无用的信息,而不是屏蔽掉一切外部信息。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对外部信息进行甄别与选择,而不是全盘接受。
那么,我们该在哪些方面发挥自己的屏蔽力呢?
1.屏蔽无用信息
你能想象当自己的身边没有了智能机会怎么样吗?
歌手李健从不用智能手机,他觉得智能机带给自己的是干扰而非帮助,那些网络上的外界信息会干扰自己的创作思路。
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将自己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上,不被无意义信息干扰,我们需要远离那些不断消耗我们精力、情绪和注意力的事物。
比如网络上永无止境的争吵、耸人听闻的谣言、毫无营养的争论和毫无意义的信息,停止回复,果断删除拉黑,物理远离能够直接、快速和有效的消解这些信息带给我们的影响。
2.屏蔽别人的负面情绪
心理学家罗纳德·博德尔说:“情绪,可以像流感病毒那样传播,传递给密切接触者。”
我们的情绪除了自身遭遇所产生的之外,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别人的情绪而引起的,面对别人的痛苦遭遇我们需要共情和理解,同时也会受到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
当我们感受到别人怒火的时候,自己也会感到生气,听到别人对未来的担忧,我们也会感到焦虑。比如家长们被迫“内卷”的焦虑情绪,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拥各种奖项和荣誉,同时还有众多的技能和爱好,家长的情绪难免会受到影响和波及,也会对自己孩子的未来感到担忧和焦虑,即使一开始只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也依旧会被别人的焦虑情绪裹挟被迫加入“内卷”的行列。
当我们的情绪受到外界的影响时,会处于非理智的状态下,进而导致做出非理智的举动,等自己的情绪慢慢平复之后,往往会为此感到后悔与懊恼。
想要让自己的情绪不受外界影响,首先要将自己从当下的事件中摘离出来,站在旁观角度上对事实进行客观的分辨。如此,我们才能判定他人的情绪是否恰当,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是否受到影响,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回避。
3.屏蔽外界的看法
我们处于“社会”这个大团体中,因此难免会受到别人的评价、意见、指责与议论。诚然,其他人确实能够站在更加客观的角度上给我们一定的建议与意见,但同时也会有人因为其他原因而对我们产生敌对情绪,进而给我们一些负面评价。
你想学医,有人会说学医很辛苦,劝你放弃;你想喝咖啡,有人会给你贴身“崇洋媚外”的标签;你想养一只猫,有人会告诉你“猫咪不亲人,还是狗好”……
别人总想用自己的过去经验给现在的你一些意见与建议,却忘了每件事都有两面性。而我们也往往会因为这些嘈杂的声音怀疑自己的选择与能力,否定自己的想法与爱好,选择放弃,止步不前。
生活没有标准答案,别人的意见和看法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也不一定都是适合我们的。面对外界那些刺耳的声音,我们与其花时间向别人解释以及迎合,不如选择性地屏蔽那些没有借鉴意义的意见与评价,遵从本心,提升自己。
不要穿别人尺码的鞋走自己的路,不仅疼还容易崴脚。别人的闲言碎语,无需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