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低落时如何维持行动力?
当我们感到心情不好的时候,通常会选择“我想静静”,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不想出门,不想与人交往,似乎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静静”来改变自己当下的困境,帮助自己调整当下的低落情绪,但结果往往是越思考越痛苦,觉得自己更加内耗了。
心理研究发现,这时候一旦停止思考,开始做一些得心应手的事,我们的低落情绪反而会得到缓解。
当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总认为自己现在的状态并不适合做事情,内心觉得自己一定会将所有事情搞砸,因此将自己封闭起来,抗拒或是恐惧去做任何事情。但当我们将自己封闭起来之后,就失去了外界这个大的坐标体系,所以会更容易将低落情绪灾难化,出现焦虑以及情绪崩溃等更多负面感受。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克莱尔·威克斯曾经在《精神焦虑症的自救》中谈到,有时候人感觉疲惫,其实只是情绪的疲惫。而并不是身体的劳累,这个时候并不适合长期休息,而应该找点事情做,这样情绪疲惫反而会得到缓解,身体肌肉也会得到锻炼。长期待在家里,对于缓解症状不会有任何好处。
同样,心理学家伯恩斯也在谈到抑郁症患者的思维时说,抑郁症患者总以为先有动力才能行动,这种思维是片面的,很多时候是行动在前,动力在后。
情绪疗法中的森田疗法的关键,也是在察觉自己低落情绪的基础上,将当下的情绪与注意力区分开来,不要沉溺于自己当下的低落情绪中,强迫自己先从低沉的情绪中脱离出来,去做一些事情,让情绪自然流动起来。一旦行动起来就会发现,自己的低落情绪好像对行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甚至在做完事情之后,低落情绪反而消失了。
感到情绪低落时,我们可以借助以下方法调整自己的低落情绪,带着我们逃离情绪黑洞。
1.寻求亲人或朋友的情感支持。
如果感到情绪低落,完全没有任何想要行动的想法,我们可以向自己的父母、朋友求助,获得他们的情感支持。和他们一起出去散步,感受外界的生活气息,放松自己紧绷的情绪和肌肉,达到缓解自己疲惫感的目的,长期待在家里,自己的低落情绪并不会得到缓解,在外界关系的支持与帮助下,反而能够快速地让自己走出情绪低谷。
2.整理书桌、打扫卫生。
人生实在太多经历了,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些事情产生失落、难过、悲伤、怀疑自己等负面情绪。感到难过、悲伤的时候,可以选择整理书桌、打扫卫生等。带着“先做一点”“就做开个头”“只做一点”的想法,降低自己的行动阻力,先行动起来,打破当下的思维惯性,让自己从悲伤的情绪中脱离出来,随着事件一件件做完,我们也会慢慢变得更加有动力。
3.逛菜市场,顺便给自己做点好吃的。
《社会科学与医学》中有一项研究发现,逛菜市场的过程中,能够促进我们与他人的社交与互动,有效增强社区认同感与心理幸福感。看着小摊上五颜六色的蔬菜,和菜贩们讨价还价,询问蔬菜要怎么烧比较好吃,都能增加自己与外界的连接。买完菜回家,给自己烧一两个拿手菜,填饱自己的肚子,也能有效增加我们的成就感和对生活的掌控感,帮助我们建立自信,增加自我肯定,从而让我们更快地从低落情绪中走出来。
心情不好的时候,出门走走吧,或者去做点别的事情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就会发现自己所做的事情让自己的状态变好了,这种好的状态又会加剧自己的行动力,不仅摆脱了消极情绪,还形成了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