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生都这么会玩了吗?
近期“年轻人在上课与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的话题多次冲上热搜。自2月疫情开放以来,寺庙相关的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其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而线下,年轻人甚至出现了赛博朋克祈福,开发出电子木鱼软件,网友纷纷调侃“在求人与求己之间年轻人选择了求佛”。无独有偶,盘串也在各地的小学生当中流行开来,小朋友们纷纷在念书与学习之间选择了念珠盘串。
这些“不合常理”的现象,引发了大家的广泛讨论,有人认为这些行为代表青年人的佛系、躺平和消极避世。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来看看小学生为什么会痴迷念珠盘串?
1.减压和放松
学生学习压力大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盘串这一简单的重复行为,在熟练之后不会占用我们的意识。就像90后在写作业时候手中转动的笔和00后手里的指尖陀螺一样,盘串也不会对学习产生干扰与影响,同时还能减轻学生在学习时候的焦虑情绪。
当老师拖堂的时候,当作业太难写不下去的时候,当大半夜静不下心复习和预习的时候,盘一盘手上的串,心里再默念“没关系,问题不大,我能搞定”,仿佛自己此时不是一个深受学习之苦的学生,而是一个豁达的修行之人。这一瞬间就能将自己心中的烦躁和怒火降下来大半,然后低下头接着听讲、看书、写作业。
2.满足社交需求
从转指尖陀螺、火漆印章到现在痴迷于盘串,都是学生之间追赶同伴之间潮流的一种方式,这些活动作为孩子们分享交流的媒介,社交功能更大些。拥有同样的行为能够拉近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增加彼此之间的话题。而且盘串同时还能将学生们的目光从电子屏幕中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加强与同龄人之间的互动。
盘串这种行为逐渐获得小学生群体的认可,是学生发展社会交往获得同伴认同的重要方式。有些学生为了不让老师和家长的担心,从而一刀切地禁止大家盘串,甚至出现了“上课不盘下课盘,不给老师惹麻烦”这样的约定,约束彼此以保证大家的利益不受损失。
那么大学生为什么又会痴迷上香拜佛?
1.祈愿求福,给自己美好的期待
年轻人热衷于上香拜佛并非遁世逃避,而是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中国有句古语叫“尽人事听天命”,这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含义是一样的。因此年轻人往往会选择在自己已经努力的基础上,通过上香来给自己求一份好运,给自己一个美好的期盼,力求自己能够愿望达成。
2.寻找树洞,暂避当下的烦恼
当下大家的物质基础已经得到基本满足,但在精神上的困扰和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多。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大家的人际关系冗杂,在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必然的前提下,年轻人希望自己通过短暂的停缓来追求内心的平静就成为一个正常现象。
去寺庙本身就是一个旅游行为,当感到困惑、烦闷的时候,出门走走散散心能让我们放松不少。虽然不论是去公园还是去寺庙,都能达到散心的目的,但去寺庙能和僧侣聊天,吐露自己的困惑,释放内心的压力,更容易让自己达到平和与豁达的理想状态。远离社会的喧嚣,顺便吃一碗健康的斋饭,再看看周围农户们养的鸡鸭鹅,自然而然地就忘却了当下的烦恼,还能与大自然产生高度连接。
不管是拜佛还是盘串,都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某种意义上是很多焦虑星人的救赎,能抚平他们的焦虑情绪。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见证了太多人的成功,愈发突显自己的普通和平庸,焦虑和内耗也愈发严重,我们太需要一些能缓解自己焦虑与烦躁情绪的日常放松方式。因此,当压力大时,不妨盘个串、拜个佛,也是一种挺好的低成本的放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