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资讯 NEWS

首页 广雅资讯 资讯详情

时间:2024-05-09 来源:心灵广雅

如何调节自己的嫉妒心态?

我们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中,总是与身边人进行比较,读书的时候比成绩、比家境,上班的时候比工作、比孩子……

这种比较其实是对自我身份的界定和确认——因为我成绩/家境/工作/孩子比其他人优秀,所以我很优秀。与之相反的则是我成绩/家境/工作/孩子没有其他人优秀,所以我不那么优秀(很糟糕)。

前者能够有效增加自我效能感,提升自我评价,但过度会滋养出傲慢、自负等情绪;后者向内则会导致出现自卑情绪、降低自我评价,向外则会出现钦佩或是嫉妒心理,甚至会发展成憎恨。

 

当别人比自己优秀时,不论产生的是羡慕还是嫉妒,都包含了挫败和渴望,是负面和消极的。

不同的是,羡慕更多的是强调“我也想要,只要付诸努力我也可以”,而嫉妒更多的是强调“对方有但我没有”,是对他人已有成就的不满和对自己不能得到的不甘,由此会产生强烈的竞争感、威胁感、恐惧感和不安感。

这些负面感受都会降低自我评价,进而引向通过贬低他人或阻止他人获得成功来达到自我平衡的目的。

 

很多中小学生之所以出现校园欺凌行为,也是由于嫉妒心理导致的。

那个不怎么起眼的同学被老师夸奖了;

家境不怎么好的同学居然比我画画好看;

一个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同学突然考得比自己好……

因此出现强烈的心理不平衡,然后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不跟TA玩”,甚至向其他同学“宣传”这个人平时人品有多低劣、日常有多糟糕等等,以达到群体孤立对方的目的。

 

嫉妒者本身,也并不会因为嫉妒心理而获得幸福。

罗素认为:嫉妒的人,观察事物的着力点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嫉妒是因为与他人之间的比较而产生的一种负面情绪,因此嫉妒者的焦点始终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中。

嫉妒者在人际关系中不断地进行着比较和战胜的重复动作,当无法战胜的时候,就会产生恨意,甚至想要消灭对方。这种时刻处于竞争状态,会让嫉妒者的内心充满焦虑情绪。

 

那么,怎么做才能调节自己的嫉妒心理呢?

1.接纳自己的嫉妒心。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出现嫉妒心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会出现嫉妒情绪,因此不要因为出现嫉妒情绪而给自己贴上“可耻的”“不道德的”等负面标签,增加自己内心的罪恶感。这是调节嫉妒心理非常重要的一步。

 

2.放弃对比,关注自身。

嫉妒心理本身就是由于自己和别人之间的比较,出现落差而产生的一种负面感受。每个人都像是拼图中独一无二的那个图形,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并不能说哪一块拼图就更加优秀。

所以,请放弃对比,放弃对自己的拥有与他人的拥有之间的差异化对比,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关注自己,追求自己喜欢、合适自己的事物,而不是时刻盯着别人。

 

3.主动承认,大方公开。

有人会说,“我就是会忍不住和别人比较怎么办?”不服输、不甘落后并不是坏事,相反,这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之一。

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说过:嫉妒是隐藏的钦佩。因此当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的时候,可以大大方方地说一句“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啊”,将自己的这种落差表达出来。当讲出来的那一刻,就会发现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4.查漏补缺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嫉妒别人,是因为我们渴望自己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功,当不自觉地进行比较的时候,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比较的方向,然后自我提问“这是我要达到的目标吗,我愿意为此去努力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就可以将它作为我们前进的目标和方向,将自己嫉妒的对象视作激励自己前进的榜样。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比较、挫败、嫉妒本来就是自我探索的冒险,或许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自己想要抵达的目标,但是嫉妒心理也为我们提供了方向,所以请不要忘记,最终将目光落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