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焦虑情绪急救指南
时光飞逝,一转眼已经即将迎来期中考试。随着临近考试,各位同学的学习压力也逐渐加重,大家可能或多或少感到焦虑,出现以下感受:
❏我好害怕考试,一想到考试我就心慌!
❏我担心考砸了,我是不是很没用啊!
❏一到考场我就觉得紧张,感觉喘不过气来!
学习焦虑不仅会干扰我们正常的学习思维和行为,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和心理健康,还会加重我们的疲劳感,造成失眠、消化系统紊乱、头痛头晕等问题,这时候,学会自我调节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为什么会出现学习焦虑?
对学习感到焦虑的学生,一般是害怕无法达到内心设定的目标而出现内耗。他们怕丢脸、怕失败、怕别人议论、怕父母老师失望、怕付出努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这种“怕”可能是父母给自己的压力太大、自己目标定得太高、或者是班级里其他同学学习太“卷”、自己学习效果不好因此感到“心虚”等。
如何自我调节?
1.合理认识学习焦虑
学习焦虑本身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当我们面临学习压力,如考试、作业、学业竞争等情况时,身体和大脑会本能地进入一种应激状态。这就如同在面对危险时我们的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一样,学习焦虑是大脑对学习压力的一种信号反馈。它提醒我们需要关注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和难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适度的焦虑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就像适度的压力可以让弹簧反弹得更高,适当的学习焦虑也能让我们更加专注于学习,挖掘自己的潜力。
2.认知调整
对于每一科目,都要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让目标具体、可实现且有时间限制。比如,将“学好数学”细化为“本学期数学成绩提高10分”。同时也要正确看待成绩波动,明白学习是长期过程。此外,还要全面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发现优势,正视劣势。遇到困难时,多关注自己的进步,避免与他人盲目比较。
3.调整学习策略
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适合我们的学习方法也至关重要。对于记忆类知识,可以用联想记忆、思维导图等;理解类知识可通过举例、实验加深理解。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计划,让学习有条不紊。遇到学习困难,积极向老师、同学请教,勇敢面对,增强我们的学习信心。
4.情绪急救技巧
当感到焦虑的时候,使用一些情绪放松训练,也能有效帮助我们快速稳定情绪:
(1)腹式呼吸法
闭上眼睛,全身放松,将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慢慢地用鼻子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感觉腹部像气球一样慢慢膨胀,此时放在腹部的手应该会随之升起,而放在胸部的手尽量保持静止。
用嘴巴慢慢地呼气,感觉腹部逐渐收缩,将空气完全呼出。重复这个过程,每次呼吸尽量保持均匀、缓慢、深沉,持续做几分钟。这种深呼吸可以调节我们身体的自主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从而缓解焦虑带来的紧张感。
(2)4-7-8呼吸法
闭上嘴巴,用鼻子吸气,在心里默数4个数(比如 1、2、3、4);然后屏住呼吸,在心里默数7个数(1、2、3、4、5、6、7);最后用嘴巴呼气,在心里默数8个数(1、2、3、4、5、6、7、8)。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放松呼吸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在感到焦虑的当下迅速平静下来,重新集中注意力。
(3)自我暗示训练
当感到学习焦虑时,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在心里默念一些肯定自己的话语,比如 “我可以应对这个学习任务”“我已经很努力了,一次考试成绩不能定义我”“我现在很焦虑,但这只是暂时的,我能平静下来”。
把这些积极的暗示写在便签纸上,然后贴在学习的地方,如书桌前、课本上,当焦虑情绪出现时,抬头看到这些话语,能够强化积极的心态,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学习压力。
学习焦虑,只是提醒我们及时进行自我调整的“雷达”,每当焦虑来袭的时候,运用这些技巧,就能帮助我们有效调节,缓解自己的焦虑感受,重新专注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