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健康也需要被看到!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对教育质量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教师面对的职业压力也越来越巨大,甚至部分教师难以适应和应对这份职业压力,继而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近几年,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但现实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心理处于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的状态。《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显示,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于职业倦怠、焦虑和抑郁等方面。那么,教师们的心理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
1.教师的职业特殊性
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正因为做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难度大、要求高,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重与压力,势必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一般人群要严重。
2.教师工作繁重
教师的日常工作基本一直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从早上到学校的那一刻开始,一直到学生放学,教师几乎没有一刻是可以闲下来的。
教师们除了需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的教学任务之外,还需要处理各种会议、报告、与家长沟通以及校园活动等非教学方面的任务。这也是让许多教师感到头痛的一点,本该是主职的教学任务只占了工作内容的1/4,而剩下的3/4是更为耗时耗力的非教学任务。而“双减”之后,教师的工作量更是惊人,增加了课后服务,工作时间被拉长,这是对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
3.教师在下班后仍需线上工作
教师需要随时准备进入工作状态。由于家长们平时都有各自的工作,想要联系老师询问孩子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只能等到下班后才有时间和精力,所以教师们的手机需要24小时开机。这样不仅方便家长有问题的时候进行询问,也能保证学校出现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联系上相关的负责老师。这种紧张又忙碌的工作状态,使得教师们无法得到足够的休息与放松,精神时刻处于紧绷状态。
4.较高的情绪卷入
教师这个职业不同于其他的职业,教师职业要求从业者有非常高的情绪卷入,老师们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只有付出非常多的耐心和爱心,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可以说,没有哪一个职业需要投入这么多的情绪劳动。
较高的情绪劳动的背后是老师们自身心理资源的高消耗。刚入职
的教师常常满怀一腔热情,工作几年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的热情很容易被消耗殆尽,对孩子失去耐心,对自己的事业产生倦怠感。
5.教学容易产生挫败感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这导致班级内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良莠不齐的,当教师对一个问题进行反复讲解之后,信心满满的以为学生们肯定都掌握了的时候,看到考试中仍有不少学生依旧答错,那一瞬间,开始对自我产生怀疑。
当教师们使尽了浑身解数,而学生成绩却没有得到显著提升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陷入到焦虑和挫败感之中。这种焦虑和挫败感也会消减他们的职业热情,产生疲惫感和倦怠感,也同样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活动和学生,学生和教学活动收到这些负面影响,情况又会进一步恶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虽然各行各业都有着工作压力,但是教师的工作面向群体是学生,教师需要以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去面对学生,给学生传递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当一个教师遭受巨大压力,且无法排遣,心理状况堪忧时,也会给学生的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等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来,也逐渐看到一些不堪重负自杀的老师,这些对学生的心理阴影是很大的。因此,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也是在关心孩子。当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当多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学校方面,需要多体恤教师的难处,为教师们排忧解难,多给予教师们一些信任和关怀;可以多组织教师展开相关的心理健康培训和活动,例如给教师们做心理团辅,帮助教师们释放压力;定期给教师做心理健康测评,了解老师们的心理状况。像心灵广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系统,就专门开设了面向教师的心理健康测评,包含《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职业倦怠测试》,可以很好地了解教师当下的心理健康状况。
而作为教师自身,也需要提高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视和关心,首先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善待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因为心理压力最终还是要自己来调适。当意识到自己最近压力过大,情绪不好时,需要适时、适当、适度地调节压力带来的不良情绪,给自己留下一定的活动空间,发展一些兴趣爱好,比如可以通过参加文体活动、听听音乐、散散步、打打球、做下肌肉放松训练、找朋友倾诉、吃美食等,这样对于消除紧张、缓解焦虑有明显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形成对心理健康的科学认识,站在科学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心理,重视自身心理的发展变化,理性地思考因果与对策,将心理健康的观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态度与工作学习中,时刻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保证自身人格的健全和身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