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到了霸凌,父母该怎么做?
近期校园霸凌事件频发,闻之令人揪心。根据全国六省调查数据显示,校园霸凌的发生率为32.4%,说明每3个孩子中,就有一个被霸凌者,而霸凌者就是他们的同学、朋友,甚至是老师!
每一起未成年人霸凌事件都牵动着父母的神经。当自己的孩子受到了霸凌的时候,父母该怎么做才能帮到自己的孩子?
1.了解孩子是否遭受霸凌
霸凌更多地是以非常隐蔽的方式出现的,因此父母需要格外注意孩子上学、放学时的状态。当孩子突然不愿意上学、抱怨有同学针对、身上出现伤痕的时候,很可能是受到了霸凌。
家长们不要忽视孩子身体突然的受伤,也不要忽视孩子欲言又止的沉默,那极有可能是孩子向父母发出的求救信号。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受伤,是不小心摔了还是被人打了?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沉默,是不知道怎么说,还是不敢说,又或者是担心说了也不能获得父母的帮助?
2.保留证据,安抚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确实遭受到霸凌,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鼓励孩子讲出事情的原委和经过。例如可以问问孩子‘发生过多少次?他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搞清楚具体细节,对事态进行预估,再与学校沟通进行解决,或保存好证据,使用法律武器保护孩子。
家长需要在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对孩子表达共情,告诉孩子他所描述的事情并不是成长过程中的“常态”,父母会保护他,和他一起面对。
3.与学校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家长在确认孩子确实是遭受到了校园霸凌后,则需要客观地向孩子的班主任反映,寻求学校的帮助,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孩子身心健康。如果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家长可以向学校管理层反映,甚至向上级教育部门投诉。在沟通过程中,家长要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因为情绪过于激动而将事件中的冲突矛盾升级扩大。
在必要情况下,家长可以使用法律武器来保证孩子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家长可以通过保留证据、向律师咨询了解取证的详细流程和注意事项等,确保完整的证据链条,包括但不限于视频证据、孩子供述、警方笔录等。
4.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除了依靠学校和法律武器,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保护与求助意识,让孩子了解到哪些行为属于霸凌行为,建立安全防线。从而在遭遇霸凌时,能够及时认识到自己是受到了伤害,并及时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和支持。
与同龄人建立善意、支持性的同伴关系,也能有效降低校园霸凌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可以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万一孩子真的遭遇校园霸凌,也能有效缓冲霸凌事件对孩子产生的消极影响。
5.持续保留并重视
校园欺凌可能不会只发生一次,因此即使事情已经被妥善解决,父母依旧要保持警惕,持续和老师保持联系,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和适应状态,捕捉可能的征兆,防止再次发生霸凌事件。
遭受霸凌的孩子往往会出现心理创伤,如焦虑、抑郁、自卑等。家长也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当孩子遭遇霸凌时,能够向父母倾诉本身就是一种求助行为,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坚实的后盾。通过倾听、理解、沟通、引导等多种方式,保护孩子,为孩子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