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资讯 NEWS

首页 广雅资讯 资讯详情

时间:2024-04-12 来源:心灵广雅

你是喜欢向孩子诉苦的父母吗?

父母向孩子诉苦,本质上就是拿孩子当自己的情绪垃圾桶。

比如说父母反复诉说自己的辛苦,一辈子过得多么不容易,或者总是对着孩子强调挣钱不容易,一旦孩子想要买点东西,开始怪孩子不懂事不体谅。又或者在感到压力大的时候会向孩子说,要不是为了你,我早离婚了,对孩子说另一半的坏话。

这是一种亲子关系倒置,正常的亲子关系应当是父母承担生存压力,承接孩子成长道路中的负面情绪和感受,保护孩子顺利长大。但是倒置的亲子关系,就会变成孩子照顾父母的情绪。

不论是事业受挫、还是夫妻之间的龃龉、妯娌亲戚之间的矛盾,这些问题都不是一个孩子能解决的。这些向孩子诉苦的父母,其目的也并不是让孩子帮自己解决问题,他们是想有个人来承接自己的负面情绪和感受,看到自己的委屈和心酸

这个听他们倾诉、承接他们负面情绪和感受的人,可以是朋友、伴侣,兄弟姐妹,唯独不能是自己的孩子。

孩子会敏锐地捕捉到父母对自己的这种需求,开始承接父母的负面情绪,并试图通过一些实际行动来帮助父母减轻痛苦,或者开始责备自己,认为是自己给父母造成了无尽的麻烦。

这样长大的孩子,在成年之后往往会出现以下4个特点:

 

1.会试图介入父母的关系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中的第一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和基础,对于家庭的稳定和幸福至关重要。但至亲至疏夫妻,很多人在夫妻关系出问题之后,会通过向孩子讲另一半的坏话,让孩子与自己统一战线,以达到“惩罚伴侣”的目的。比较典型的有不被丈夫关心的妻子向孩子诉说丈夫对家庭和自己的忽视,或者在离婚后,丈夫及其家人拒绝前妻看望孩子,并告诉孩子“是你妈妈不要你了”。

如果孩子认可了这种单方面的指责,会通过介入父母关系,充当调停者和裁判员,来维持家庭的表面和谐;或者与倾诉者站到同一阵营,开始对另一方产生厌恶和憎恶感。

 

2.不敢幸福

牛顿说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可以看得更远,在家庭中,孩子也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来获取属于自己的幸福。但很多人在成年之后依旧不敢幸福,买一杯不便宜的奶茶会感到愧疚,出去旅游会觉得对父母有所亏欠……

很多人会选择通过带父母去旅游、消费,来减轻自己的自责。但是两代人的价值观相差甚大,因此往往会闹得不欢而散。而孩子也因为从小深知父母处于痛苦之中,因此当追求幸福的时候,一边小心翼翼,不让父母发现,一边抵抗着内心出现对父母的“背叛感”;一边自我审判“自己没资格独自快乐”,一边又安慰自己“我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3.不自觉地承接周围人的负面情绪

这样长大的孩子,因为从小就承接父母的负面感受和情绪,在人际交往中应当存在的界限早就模糊掉了,所以在与人交往中,只要对方开始诉苦,他们就会下意识地承接对方的负面情绪,会试图帮对方解决困扰。当发现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会像小时候发现自己不能帮助父母减轻痛苦一样,产生挫败感与无力感,甚至是陷入自我攻击的深渊。

 

4.逃离家庭

部分孩子长大后,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因此不愿意再承接来自父母的负面情绪,不愿意再充当父母双方的天秤与传话筒,为了避免与父母产生冲突,就会逃避回家,减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此达到“课题分离”的目的。

当父母察觉到孩子开始开始逃避的时候,他们往往不能接受,试图用“养育之恩”来“绑架孩子”,想要避免孩子离开,然而这只会将孩子越推越远。

 

如果你曾经是这样的父母,我们需要做的是改变自己,让自己强大起来,去解决自己的痛苦和困扰自己的问题,创造自己想要的幸福,而不是一边向孩子诉苦,一边妥协将就,这样你的痛苦还在,孩子也会因为承接你的痛苦而无法获取属于他自己的幸福。

如果你是曾经承接父母负面情绪的孩子。这么多年辛苦你了,是时候把属于父母的负面情绪还给父母了,相信父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你也要奔赴属于你的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