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资讯 NEWS

首页 广雅资讯 资讯详情

时间:2024-05-24 来源:心灵广雅

关于爱自己这件人生大事

明天就是每年的心理健康日,不知道你现在正在做什么?有没有做一些有特殊意义的事情?有好好照顾自己吗?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而奔波忙碌。即使是感到疲惫,也不敢停下脚步,担心自己没有抓住机会,担心自己所有的努力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个体心理健康被日益关注的今天,大家都在提倡“爱自己”,可是怎么样才算是爱自己呢?

 

1.什么是爱自己?

“爱自己”在强调群体性的东方社会中,往往会变成“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就像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爱的表达是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却疏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因此往往容易出现“父母给的不是孩子想要的”这种尴尬场面。

萨提亚领域泰斗级人物约翰·贝曼博士认为:爱自己是指,对自身幸福负起更多责任,更好地自我关爱、自我守护。不仅是物质上的自我满足,同时还有精神上的自我关注和爱护。

能够看见和相信自己的存在,以“我”为主的视角下生活,即拥有主体感,是自我关爱和自我守护的前提条件。

主体感越强的人,越能相信自己的存在是值得的,越能主动地去看见、回应和满足自己的需求,以此为基础开始“爱自己”。

而主体感弱的人,即使是在做一些关于“爱自己”的练习的时候,比如“写自我夸赞日记”时,也往往会下意识地感到肉麻、不好意思和羞耻,因为他们的内心总有另一个声音在告诉自己“你并没有那么优秀,却还要硬着头皮夸自己”。

 

2.如何建立主体感?

1)接受“羞耻感”

当在写“自我夸赞日记”或者是冥想中感到羞耻的时候,不要停止,可以继续进行,但不用强迫自己完成,而是试着坚持一会儿。将它当作是一次自我觉察的机会,从而帮助我们找到主体感。

2)挑战不合理信念感

做关于“爱自己”的练习时容易出现羞耻感,在这背后往往同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比如:在进行自我夸奖的时候,也伴随着“自我批评”,提醒自己还没有做到完美,告诫自己不能骄傲等等。

当察觉到这些不合理信念的时候,我们可以写下来,再试着找一些“证据”证明它们的不合理性。比如:不完美并不代表我没有优点和长处。通过这些“证据”来打破自己内心的不合理信念。

 

3.还有哪些爱自己的具体做法?

1)接纳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性格特点”。比如一个比较神经大条的人,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粗心,经常丢三落四,但他们也往往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不钻牛角尖,不内耗,甚至身上带着天然的钝感力。

不论是所谓的优点还是缺点,都是属于我们的独一无二的性格特点,我们要学着接纳这些特点,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

 

2)远离消耗自己的人、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适当拒绝那些消耗我们的人、事、物。

我们的时间、金钱、精力都是有限的,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将自己的目光落在那些可以滋养我们的人、事、物上,丰富自己,发展自己。而不是将有限的精力浪费在消耗自己的事物上,消耗我们的心理能量。

 

爱自己是我们一生的课题,当内心的需求不再依赖外界满足,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那份自在与满足,便是真正的幸福。这不仅是内心的感受,更是内在力量的展现,它如同身体的一部分,赋予我们面对生活的勇气与智慧。